EN CN
取消

5G的问世将缔造物联网的新奇迹

2019-06-13 来源:几米物联 Loading...
      随着5G的发展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得紧密相连。5G技术将使人们在不久的将来都可以使用高速连接。

  5G承诺移动通信的速度将相当于WIFI,在许多情况下,超过了家庭宽带的速度。除了对移动用户有着明显的好处外,高速连接和更高的可用性也将有益于物联网,使更多的设备能够发送和接收更多的数据。

  虽然这听起来像数据乌托邦,但5G可能没有物联网所涉及的所有答案。例如,城市之间和跨界之间的联系如何?在本文中,将研究真正无处不在的全球物联网覆盖所需的内容,并填补覆盖热点之间的空白。

5G的问世将缔造物联网的新奇迹

      智能城市和连接范围

  5G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智能城市的发展推动的。在一个真正智能的城市里,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意味着汽车将与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对话,家用电器将与公用事业供应商进行通信,垃圾车将直接与垃圾箱进行通信等等。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提供大量的带宽,这就是5G的切入点。5G提供了10000Mbps的理论下载速度和超低的延迟,它具备了智能城市在连接方面所需的一切。

  看来,出于上述所有原因,5G已经将物联网缝合起来,对于城市扩张中的那些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如此。然而,对于那些在城市范围之外,跨越国界或在尚未正确实施3G的地区运营的人来说,并非如此简单。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而言,5G将在未来几年内无法实现。

  不要将物联网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连通性方面,鉴于行业的变化步伐,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短视。简单地说:如果组织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仅依赖于一种连接方法,它只能在存在连接的地方工作。在短期内,5G连接将与LoRa和SigFox属于同一类别,即连接仅存在于连接范围中。如果组织的设备需要在连接范围之外运行,则需要另一个连接选项。

  在连接范围之外

  对于需要在连接范围之外运营的企业,必须考虑其他选择。在这些连接范围之外运营的最常见选择是4G/LTE。通过漫游数据协议,设备仍然可以在5G、SigFox或LoRa网络的限制之外运行。许多网络运营商能够提供允许设备在几个不同国家运营的国际漫游数据联系人,但是,这带来了显著且有时不可预测的成本,并且可能仍然没有业务所需的覆盖范围。

  当查看全局图时,4G/LTE覆盖范围最多。许多国家尚未升级,有些国家甚至还没有对它进行升级。即使在像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旦走出大城镇,4G仍然非常不稳定。将无处不在的4G覆盖率与潜在的高数据成本相结合,很快就会发现基于5G/4G的物联网网络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跨境运营的企业。

  通话费用便宜

  不要依赖移动网络的TCP/IP层-而是允许设备使用基于语音的GSM(2G)网络发送和接收消息。使用2G的最大优势是覆盖范围。2G可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地区使用,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与3G和4G通信一起运行。如果国家尚未升级到3G或4G,2G通常会得到多家运营商的广泛支持。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尤其是2G

  使用本质上是旧技术的问题在于它不会永远存在,而且2G也是如此。在4G/5G全面覆盖的国家,2G网络正在关闭。最终。对于仅依赖2G的物联网部署,这将在未来造成问题。人们需要展望的未来有多远取决于所讨论的领域。例如,韩国已经关闭了2G网络,但仍有第三世界国家到3G技术并没有全面推出,更不用说4G/5G的全面实施了。对于这些国家来说,5G的应用可能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

  即使是4G覆盖率很高的国家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关闭2G。在移动设备推出缓慢的国家,创新者别无选择,只能使用较旧的技术。例如,在许多非洲国家,使用USSD短代码(2G的基于文本的消息组件)已经成为允许功能电话用户访问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常见方法。因此,2G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

  低功耗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所有物联网设备都需要电源才能运行。如果物联设备不在连接范围内,那么很有可能它需要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运行,依靠电池来承受压力。只选择容量更大的电池并不是解决方案。为数百甚至数千个设备充电的成本很快增加,电池本身也会增加设备的成本。

  由于上述原因,重要的是物联网设备尽可能少地消耗功率以确保连接范围之间的连续操作。

  为物联网部署寻找合适的连接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它需要工作的地方。5G可能还没有答案,它可能永远无法实现无处不在,但对于那些需要在偏远地区或跨境工作的低功耗,对于低成本物联网的人来说,现在还有其他选择。

延展阅读
上一篇:智慧城市数量不断攀升,智能摄像头首当其冲成为城市的双眼
下一篇:第44颗北斗卫星成功进入工作轨道,定位导航精度将更高
分享
扫码关注几米物联扫码了解更多
申请试用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jimi@jimiiot.com
邮件咨询